“得失與成敗” (尤牧師)
經文﹕歌羅西書3﹕1-4 2013年1月20日
引言﹕
1)
一位職業球手的話﹕高球名人賽是高爾夫球手最高的比賽。2009年賽程中,堅尼柏利Kenny/Perry在最後一場決賽中一直領先,可惜的是到最後計分時,他屈居次位。紐約時報記者平能敦(Pennington)撰文描寫Perry落選後的情形,他說Kenny/Perry對落選的反應是﹕“失望但不沮喪”。在接受訪問時Perry說﹕“我會偶然回想這次比賽,會猜想當時我如果採取另一方法,結果又會如何。如果這是我人生中一件大事的話,我的反應蠻不錯的。其實人生有其他事情比勝一場球賽更重要,例如我的家庭就更重要。我可以回家與家人在一起會很快樂。”
2)
一位耶穌門徒的話﹕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 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3﹕1/2)能夠在失敗時克服心理傷害對人生是一件大事,更是主的兒女必須有的操練,也是屬靈生命平穩必須有的基礎。我們人生的目標,會決定我們在勝敗時的反應。我們若能注目於基督,對人生的順逆,勝敗,就會有正確的反應,其實基督徒的人生不是在勝敗上面,我們的目標是如何更認識主,這比世上的得失重要得多。
讓我們先看得勝﹕
1)
得勝心理與生俱來﹕世上絕大多數人,生下來就有“要得勝”的本性,不論是參加任何比賽,體育,運動,音樂,作文,圖畫,在學校的功課成績,在工作上的表現,在朋友中間,人人都想得勝。只要一個人有正常的心理能力,總希望作什麼事都比別人強。人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明白,我只知道這是事實,人人生下來都想得勝,不想失敗。這種“要勝”的思想能力,促使人更努力,更用功,更克苦耐勞,更肯付代價,要到得勝為止。
2)
得勝願望絕無保障﹕我想對所有的男女老幼說一句忠言逆耳的勸戒﹕除非是故意安排或是賄賂,得勝不會是必然的。不論你有多大能力,得勝的心多切,你不一定得勝,你有可能會失敗。你如果對某件事有特別能力,你有更大勝利可能,但卻不是肯定會得勝。人生任何一件事,不可能擔保得勝。
3)
得勝只是人生一面﹕人生的另一面是失敗。歷史上沒有一個人一生全是得勝,從不失敗。人生經歷原本就是有勝有敗的組合,不分你的出身,教育程度,社會地位,權勢,你不可一生全是得勝。理由很簡單,勝敗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世上沒有一人能操縱全部造成得勝的因素。只有神才能夠,只有神從來沒有失敗過。
4)
得勝不是全部人生﹕人人都知道得勝是美好的,令人興奮的,光彩的。但世上還有別的事物比得勝更美,更興奮,可愛,長久。例如作人的道德,榮譽,愛心,犧牲,正義,等等。這些人格優美的內涵,不比得勝差,反之比得勝更美,更光彩,更有價值,更值得人羨慕。我們當然羨慕勝利者,但得勝絕不是人生的全部,有更多美好的人格更值得我們追求得著。
讓我們再看失敗﹕
1)
失敗經歷必然痛苦﹕有話這麼說﹕在勝利者的更衣室中,氣氛特別興奮,那是理所當然的。只要你看一場球賽結束時的情形,得勝一隊的球員頭抬得很高,臉上有光。反過來,失敗的一隊,人人垂頭喪氣,臉上無光就明白,失敗是痛苦的經歷。雖然有人喊口號﹕“只求參與,不求得勝”,那只是口號,不是真正參加比賽的動機,每一個人,每支參賽隊伍,都想得勝,若得不到,那是痛心的事。
2)
有勝有敗才是正常﹕這句話是全世界通用的:任何比賽,從體育到作文,不論是個人,是團體,人人都知道,得勝的只有一人,或很少數目,特別優秀的人,其他人都是失敗者。如果你想在某一件事上想作到人人都得勝,沒一人失敗(正如美國的學校制度一樣),結果是人人都失敗,沒一人得勝。神造人各有不同,而各人處理自己的人生也各有不同作法,結果是有人得勝,成功,有人失敗。當有人成功時,必定也有人失敗。
3)
失敗不是世界末日﹕不論你的遭遇如何,多少失敗,多麼難過,人生必然會繼續前行,正如那高爾夫球名球手一樣。人生比得勝高球比賽太多了,除了得勝之外,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可以追求,努力,對Perry來說,是他的家庭。世上很少人一直得勝,同樣,世上很少人一輩子事事失敗,每個人一生都在勝利和失敗不斷換位中經過。一個人今天在某事上失敗,說不定他明天在另一事上會成功。
4)
失敗可能變成得勝﹕中國人對成敗有一句話﹕“失敗乃成功之母,”一點也不錯。失敗的人會更努力,更用功,有一天會成功。今天失敗的人,明天可能會成功。世上不少人的成功,都是從失敗中經歷過來的,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流血等死的時候,不少人認定他是個失敗者。但聖經說﹕“神卻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腓立比書2﹕9/11)人看為失敗的事,神可能將它變為成功。
基督徒對勝敗的觀點﹕(歌羅西書3﹕1-4)
1)
基督徒觀點的基礎﹕
“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3﹕1)基督徒對勝敗的觀點不建立在世俗的舊觀念上,乃建立在我們從基督得的新生命上面。神已經將基督從死裏復活,我們信主的人舊生命(觀點)已經死了,又與基督一同復活,從他的新生命得到新觀點。一個真正信主得生命的人,他不會也不該仍然用世俗的觀點去看成功和失敗。希臘文的
“復活”含有 “連合”的意恩。我們若真與基督復活的生命“聯合”就不再用世俗觀念看成敗得失。反過來,如果我們仍然慣用世俗觀點去看成敗得失,那表示我們與主“連合”的生命仍然有問題,不夠緊密,不夠密切,這不是得救的問題,這是與主生命連接的問題。
2)
基督徒觀點的中心﹕“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思念”的原文不是指“有時想一想”,乃是指“無時無刻都在想”,好像在戀愛中的男女那樣。保羅的話不是要我們絕對不能為地上的事(生活,工作,價值,需要)思念,他乃是要屬主的人“不可以無時無刻”都為世俗的事作為“心思意念”的中心。哲學家說“我思則我在”,人的思想是人存在的最重要因素。一個人若無時無刻為世上的事思念,操心,以世俗的觀點,價值作思想標準,我們的生活中心,目標,方向,肯定走世俗的路。我們的腳雖然站在地上,但我們的頭和眼應該向天上看,我們若能以“天上的觀點”去衡量人生得失成敗,我們就真是與主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信主的人,不會以世上的得失成敗作人生的標準,我們追求的是神和天上一切永恆的賞賜。
3)
基督徒觀點的保障﹕
“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3﹕3)當我們接受主的新生命時我們的舊生命就與主同釘在十字架上死了,不再發生功效了,世上對舊生命的影響,吸引,慾望和追求都死了。我們從主來的新生命是安全的,鞏固的,藏在神裏面得到永恆的保障。有些信徒不敢,不肯將世上的得失成敗交托給神,仍然自己努力爭取,堅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在神裏面得的更安全,更有保障,永不失去。我們在世的成敗得失,根本不足介意,我們的新生命在神裏安全才是最重要。
4)
基督徒觀點的賞賜﹕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我)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3﹕4)人人都喜歡得勝成功時的榮耀作比較,神到那日賜給我們主的榮耀,我們也會一同享受那榮耀,那是神親自給的,答應的,是永遠的。故此,以神的觀點看世上的得失成敗,絕對不會使我們吃虧,損失,反之會給我們前所未見的榮耀喜樂。
結論﹕
1)
凡事當竭盡所能﹕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我們都欽佩保羅在屬靈道路上盡忠到底的心志榜樣。雖然他不是事事成功,但他堅持的心志努力永不鬆懈。神沒有要我們事事第一,永遠成功,但神卻要我們每個人盡心努力到底,完成神托付我們生命的使命和目標。
2)
要得最高的獎賞﹕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公義審判的主到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8)這才是每個屬神的人應當努力去得的獎賞。世上一切的得勝成功,獎賞榮耀都是短暫的,失色的,被人忘記的,只有神賞賜的冠冕才是永不衰殘,永遠光彩,永遠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