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這些?”
(尤牧師)
經文﹕使徒行傳6﹕1-7 2012年9月30日
引言﹕
(1) 這是作生意﹕周謀利(Joe/Morris)是德州三個冰淇淋廠的老闆,他用不少新方法制造冰淇淋,除了人人都用的朱古力和草莓之外,他又新創了綠茶,辣椒等沒人用過的新材料。因為他的創新思想,產品的真材實料,他們的產品行銷甚廣,生意相當成功。一次有記者問他為什麼會這麼成功,他說﹕我們不忘記創建冰淇淋生意的原意﹕冰淇淋是一種使人快樂的食物,我們努力使顧客吃我們的冰淇淋時覺得開心,快樂。周謀利的誠實,清楚說明他做生意的動機原因。
(2) 這是辦教會﹕兩千年前,在耶路撒冷的教會發展很快,有一天就增加了三千新會友。因為人數激增的緣故,在照顧會友方面就不週到,發生怨言。十二使徒就叫齊了眾人,提議選出七位弟兄,負責主持照顧會友生活所需的事務。他們辦教會不是為了使人歡喜,乃是要使教會運作正常,繼續增長。(6﹕7)
看看這教會的情形﹕
(1) 這是一個增長教會﹕ “主將得救人數天天加給他們。那時門徒增多。”(2﹕47,6﹕1)人人都想參與一間增長的教會,看見常常有新人信主加入教會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當教會人數增加時,當然有更多的事工去滿足各人各方面的需要。聖經說﹕“主將得救人數天天加給他們。”這不表示教會裏面的人什麼都不作,人數自動會找上教會的門。但上面這句話是要強調在信徒努力作見証領人信主的工作之上,其實是神的祝福人才會信耶穌是救主。傳福音作見証是信徒的本份。但使人信主的能力是主自己才能作。
(2) 這是符合聖經教會﹕ “(他們)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2﹕42)我們看到這個教會作三件事﹕敬拜,訓練,交通。在教會所作眾眾事工上,這是聖經指出的三件要事﹕敬拜神,門徒訓練,會眾彼此團契交通。教會不必追隨世俗的方式去招徠人到教會來,我們應當作神吩咐我們作的三件重要的事。任何教會忙於
“趕上世俗”,它根本就不再是
“主的教會”。
(3) 這是一個正常教會﹕ “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說怨言。因為在天天的(食物)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6﹕1)耶路撒冷教會的會眾,來自許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些人信主之後,沒有回原來的地方,留下來住在耶路撒冷。當地的信徒就幫助這些外來人,提供生活上的需要,列例如食物,許多人出賣產業將錢奉獻給教會,去辦理會眾的需要。(4﹕32/35)在無意或忽略之時,會眾中的某些人得不到足夠,公平的供應,他們就向當地的信徒發怨言。這種意料不到的煩雜事發生,是彼得和其他使徒從沒想過會發生的。他傳道,有人信耶穌,教會成立,但下面還有許多善後工作,若作不好就會發生怨言。一個教會急速增長,發生內部問題是必然的正常現象。在世上從來沒有一個完美的教會,也沒有100%會友都喜歡的教會。這是正常的現象﹕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
(4) 這是一個蒙福教會﹕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6﹕2)這是指那些曾經親自與耶穌一起生活,吃飯,睡覺,走路,親自聽見耶穌的教導,看見過耶穌行神蹟的原來十一門徒(馬提亞除外)。這十二人作耶城教會的牧師,那是何等大的福份。世上有那幾個教會能有其中兩三個作他們的牧師,聽他們講道,跟從他們的引領呢?一個教會若能有真正是主的門徒,主的差遣,又認真學習主道的人作牧養,是天大的福份。從這十二使徒處理教會問題的智慧來看,他們實在是有主的靈與他們同在,住在他們心中。教會的牧師是主在世上的代表,執行主的旨意,照顧主的羊群,看守主的教會,有這類的人當教會的牧師,肯定是神所賜極大的福份。
這教會有什麼缺點?(6﹕1-6)
(1) 他們不夠人手幫忙﹕如果你去一個大型會議或是一個有三千座位的大餐館,你想要有多少工作人員才能應付所有的客人或與客人的需要?看這個最少有三千人的大教會,服務眾人需要的主要人手落在十二使徒身上,直到他們筋疲力盡,還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他們需要更多人手來作教會事務方面的事情。大多數教會,只有20%之人作80%教會的工作。許多日常事務都落在牧師的身上,大部份會眾自認是“客人”,來教會是要得牧師同工的好好招待,這些教會必然會有許多人不滿意,許多批評。
(2) 他們犯了人性錯誤﹕“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說希伯來話的猶太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食物)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6﹕1)前面我們解釋為什麼教會需要供應一些外來會友物質上的缺乏。就是在這事上他們犯了人性的錯誤,他們面對的是各種各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儘管使徒們有最好的動機,最公平的態度,結果還是有人被忽略了,得不到他們滿意的供應。想一想,十二個人那能處理三千人的需要而不發生錯誤呢?在教會中服事上,服事人,犯錯誤是肯定的。因此,有人不完全滿意也是常見的事。
(3) 他們行政管理太差﹕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人來,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因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6﹕2/4)在教會中作事服侍主,服事人,原是沒有階級分別的,不應有屬靈,屬世的分別。但是,從人的能力,恩賜和神的托付來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事上有大小能力的分別,有職責的分別﹕誰能將這事作得最好。讓十二個使徒放下神的道,傳福音的事去管理飯食的事顯然不是最佳使用恩賜和托付的方式。他們理當集中精神,力量,時間作祈禱,傳道的工作。不是去分派糧食的事情。今天的教會中,不少人在事務行政管理上很有才幹,經驗,比牧師會作得更好,牧者應當讓這些人發揮才幹去作服事,行政,管理的工作。教會中一般的工作都重要,只是在分派上要有智慧。若本末倒置,結果肯定不如理想,毛病百出。
(4) 他們忽略群眾力量﹕
“大家都喜悅這話(建議)他們就選出。”(6﹕5)很清楚的一件事,十二使徒不是管理飯食的最佳人選,而且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時間和經驗作這些事。我相信他們肯定已經盡力去作,結果還是不理想。你們不懂“群眾力量”。中國話是“眾志成城”(人多好作事)。一個教會若是只有幾個人在作事,不管他們多用心,努力,結果還是有限,無法將教會發展向上推動。我相信七人不是“獨力工作”。他們肯定還會組織群眾,使更多人參與,羅致不同語言背景的人一起作,才能滿足三千人的需要。
他們為何要作這些?
(1) 乃是為了教會和詣﹕ “大眾都喜悅這話(建議)”(6﹕5)大眾是指所有的人,包括說希臘話和希伯來話的猶太人,包括被忽略的寡婦在內,沒有人反對,也沒有人發怨言。維持教會和睦是教會前途發展最大需要,我不是說教會要討人喜悅,我乃是說教會作決定的人要有屬靈智慧,作事要顧存大眾的益處。教會是一個志願團體,除了神的祝福之外,教會的發展是靠眾人的同心合意才能成功。當我們作事沒有個人利益或權力目標時,眾人會看得出來就當然“皆大歡喜”,和諧合作就能達成。
(2) 選任賢能一起服事﹕ “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6﹕3)在人各種優點中,神看中三個﹕有好名聲(個人品格被人尊重),聖靈充滿(屬靈生命剛強,有屬靈份量)智慧充足(能明白事理,作聰明決定)。教會是志願團體,本應是人人都可以參與服事。但卻不是人人都有上面三個條件。教會的事是神家的事,必須由有“夠條件”的人來帶領。請注意這些條件中沒提到人的學問,財富和社會地位。我們提名及投票時,應當效法聖經的原則,選出來的人才符合神的心意,才能對教會前途有益處。更請注意的,這裏聖經用一希臘文字Deacon,
原是 “服事飯吃的人”;(侍應人員),聖經譯成
“執事”,是一種錯誤,後來“執事”在教會中成為特權階級更是錯上加錯。多少教會的問題,都是因為將
“執事”的身份和權柄搞錯的結果。
(3) 一視同仁不分彼此﹕
“(他們)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選了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拿,提門,巴米拿,和安提阿人尼哥拉。”(6﹕5)只要你再唸一遍這七個人的名字,你就明白這些人不全是本地猶太人。他們來自羅馬帝國各處各方,他們的名字許多不是猶太人的名字,你可以想像到在他們選這七人時,不是根據種族,同鄉,朋友,親戚或是友誼。乃是不分種族,背景,乃是根據上面所提三條件,這是正確的選舉法,不可像今天政治選舉,只要是同種族,同黨派,不顧好壞,難怪今天美國政治那麼腐敗不堪。在教會選同工時,我們也應當遵照這些聖經原則﹕一視同仁,不分彼此。
(4) 神的祝福接踵而來﹕
“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這道。”(6﹕7)當神的兒女尊敬神,行神的道,遵照神原則辦教會的事,神就祝福教會,我們向神謙卑,神的祝福就臨到教會。我們要知道儘管我們努力忠心,教會增長的真正來源是神的祝福。教會不能跟從世俗,為了人數,而犧牲聖經原則,違背聖經真理與世俗同流合污。神不會祝福掛羊頭賣狗肉的假教會,走世俗道路的新方法利富人和假師傅。
結論﹕
(1) 效法一個好教會﹕聖經的教訓,不只對個人有益,對整體教會一樣有益。耶穌建立教會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教會為他作見証,直到地極,領人認識他,信他,罪得赦免,得永生。當我們一起在教會服事神,服事人的時候,我們應當效法耶路撒冷的教會,選出有屬靈質素的人,誠實可靠的人去服事教會。
(2)
效法一些好弟兄﹕如果神將服事的心放在你心中,你知道教會需要你,你應當有順服的心,甘心將自己交給神,為神的家付出你一點時間,力量。另方面當你投票選舉人去服事時,希望你會順從聖經的屬靈原則,而不是你個人的喜好。最後,我們都要記住﹕這選舉是為了服事,絕不是在教會佔任何席位或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