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路最好” (尤牧師)
經文﹕以賽亞書55﹕6-9 2013年3月10日
引言﹕
1)
這是我們最喜歡作的﹕耶穌在福音書中的一些教訓實在使我們驚訝,難以明白,更不容易作到,與我們人生所遭遇的大大不同。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經歷到了一個地步,我們會自認已很足夠,到家,經驗豐富,作人處事也知道如何進退,對自己也很有信心。但信主之後,特別是當靈命更進深之時,突然間我們會發現耶穌的教導和我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大相逕庭。他要我們認識,接納他的一套教導,並且要我們肯定他的生活方式,人生方向,價值,比我們原有的更好,更高,更強。但他的那一套與我們已根深蒂固的習慣價值常是相對的,也不是我們所要的,這時候,我們就面臨一個重要的決定,選擇。
2)
這是耶穌要我們作的﹕舉例來說﹕耶穌說我們必須先死去,然後才能活(馬可8﹕35),要先給出去才能得回來(馬太19﹕21),要學會哀哭才會得安慰(馬太5﹕4),要肯作僕人服事人才能當領袖(路加22﹕26),要先受苦才能進天國(馬太5﹕10)。不少人覺得耶穌的言論難明,難行,怪異,與現實生活脫節。其實,耶穌所教導的並非為了叫人難懂,難信,真正的問題在我們,我們對耶穌的教導覺得奇怪,不明,不信,不贊同,就如少年人對父母的悉心教導,不明不信,不贊同一樣。少年人常認為他們什麼都懂,父母的思想,教導,太過份。我們對耶穌教導的看法正是如此。
我們總以為我的最好﹕因為
1)
我們要獨立自主﹕這種要獨立自主的本性,可以追朔到人類的始祖來的。這本性從小孩子的心態常常可見,我們喜歡凡事自己來作,不要別人干涉參與,不必父母兄姐幫忙。這種“我自己會作”的本性出生前已存留在我們的生命中。這不是說我們不尊重人,不信任神,只是我們喜歡“我自己來”。這種“自立獨主”的本性常引起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許多戰爭被稱為
“獨立戰爭” 就是這個原故。
2)
我們要合我心意﹕這與生俱來的獨立自主本質,引領而來的是“凡事必要合我心意”。我們在選擇時常是如此,如衣服,房子,傢俱,顏色,如何佈置等。你或者會參考雜誌書本,但最終還是“要我的主意”去作。人人都想“自己作主”,特別與自己有切身關係的事上。這作法使我們覺得
“勝利,有控制權力”。
3)
我知道我要什麼﹕盡管我們明白神是無所不知,但對於與我們切身利益有關的事上,我們總認為“沒人比我更了解我”,我們相信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要,最有辦法去滿足我們的缺乏,我們覺得沒有人了解我比我自己更清楚。故此,我必須自己作主,自己實行,自己選擇,像許多少年人一樣。
4)
我對神信心不足﹕當人強調事事自己作主,並且必須照他意思去作,明顯地是他不信任別人,不信任神,會作得比他更好,更美,更週全。這些人要嗎不相信神或人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要嗎認為神和人根本沒能力作得比他作得更好。不論是前者或後者,根本問題是他對人對神信心不足,所以,不肯將事情交托給神或人。
堅持己意的缺點﹕
1)
我們拒絕神的應許﹕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利米記33﹕3)正如神在耶利米時代應許幫助以色列人解決他們的困難,神今天仍然應許我們幫助解決我們人生的大小難處。神知道我們的缺乏,解除我們的重擔,指點我們脫離迷宮,你如果真相信神愛你,他有比你更大的智慧能力,你為何不讓步神為你處理難處,接受他的好意呢?走人生路而將神拒於門外,絕不是聰明的選擇。
2)
我們拒絕人的好意﹕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4﹕9)再往下唸10/12節,你可以看到所羅門王的智慧﹕在人生過程中,能接受別人的好意,幫助是好事,能結出更美的果效,總比自己一人獨力更強。存謙卑態度向別人請教,學習,接受別人好意的幫忙,肯定比你一人更有功效。人若孤軍作戰,獨斷獨行,不肯向人學習,不肯接受他人幫助,他必限制自己的成功,結果不會太好。
3)
我們失去學習機會﹕ 在人生道路上,沒有一個人是萬能無缺,不論是學問,工作經驗,機會。總有些事是我們不懂的,總有人在某些事上比我強,值得我請教,學習,我們若肯虛心請教,必會大有得益。若是自持己見,拒人千里,肯定會減低成就,限制前途的發展。
4)
我們傷害人際關係﹕不少人愛我們,樂意幫助我們,希望我們人生有更高成就,人格,學問,經驗更高一層面,我們若堅持己見,拒絕他人,自認“我自己可以來”。我們必然傷害與他人的關係。人若有這種狹窄的思想意識,他必會是孤獨無助,不少美好的人際關係都是在學校,工作,事奉上彼此幫助而建立的。
讓我們看更好的路﹕(以賽亞書55﹕6-9)
1)
神邀請我們親近他﹕“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55﹕1,3,6)全本聖經,特別是在這一章,神不斷發出邀請,去與他親近,去領受活水滋潤乾渴心靈,去得恩典,去認識他的道路。別宗教的神明只是一個虛渺的觀念,人無法與他們接近。但我們的神是永在永活的神,他要我們尋求他,認識他,從他領受祝福。我們可以通過唸聖經明白他的旨意,通過禱告,聽他的聲音,明白他的引導。耶穌說他站在你心門外敞門,你可以讓他進入你心。
2)
我們要丟棄己路﹕
“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神,因為神必廣行赦免。”(55﹕7)不管你如何看你自己選擇的道路,都是惡路,都是不義之路,神要我們甘心放棄自作主張的道路,而歸向他,尋求他的路,神已預備赦免之恩,等待我們放下自己的驕傲惡念,屬血氣的道路。當我們固執自己的路,神不可能行他的路,也不能祝福我們,我們必先放下自己的路,神才能帶領,祝福。
3)
神的路非人的路﹕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55﹕8)這一點常常是我們犯錯的一點,我們常常自以為我們的意念和道路和神的意念道路是一致的,相同的,事實上,不是這回事,神說﹕不是的。很少信徒會故意去違背神的心意,故意放棄神的道路。故此,我們常常將人的意念選擇說成就是神的意念,選擇,這是極危險的作法。我們必須謙卑,人永遠無法可以有神的意念,在人的意念中,人不能自以為他所想的正是神所想的。任何正常人都承認神與我們有太大的距離,人永不能將自己的意念選擇說成神的意念選擇,我們要謙卑認真去尋求神的意念和道路。去行領我們人生的前途。
4)
神的路最好的路﹕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55﹕9)這一節經文可以用來寫成一篇講章。這節經文的重點是﹕神的意念道路,遠遠高過世人的意念道路。神用天地之間的距離去形容神人意念道路之間的差別是何其大,人怎能大膽說他的意念道路等於神的意念道路呢?一樣好,一樣有益處,一樣有價值呢?人若將自己的意念,計劃,主張,比成神的意念,計劃主張,是何等無知,何等危險呢?有那個人能與神相提並論呢?神的智慧,能力,權柄,人怎能相比呢?為什麼人會自作主張而 背棄神的意念道路呢?那是何等無知,愚蠢的選擇。
真理應用﹕
1)
我們要向神悔改﹕我們應當向神承認自己的驕傲,心中的自我意識,不肯順服。當我們作揀選,決定的時候,我們時常將神放在一邊,這當然是不合神心意的行為,我們應當向神認罪悔改,使我們可以重新回到神面前。
2)
我們當凡事求神﹕悔改是內心對過去行為的後悔,認錯,然後應當有行為的表現,就是凡事尋求神的心意,遵行神的道路,我們應自知不足,相信神的意念道路比我們強,比我們高。我們要信任神對我們的愛,信任他的智慧,肯虛心遵行他的道路。“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有耶和華定他的腳步。”(箴言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