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空間” (尤牧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12﹕12-25 2012年8月26日
引言﹕
(1) 新興的分享工作空間﹕越來越多人在家裏設立“個人生意”,為數據說上百萬人。在這些“獨立創業”人士中,不少覺得“孤單無援”。因此,新興生意是有人開闢一個闊大的地方,間格成不同大小的空間,適合各種“獨立生意”人士,讓這些人在一個“大家庭”中工作,卻仍然保持“個人專業”的型式。這一來這群人既有“自由空間”可以作他們個人的生意,又可以在眾多“同行”中結交朋友,互相通資訊,像一個
“商業社區”。
(2) 古時的分享教會空間﹕有些基督徒認為,他們可以單獨地作神的工作,服事神。但是神設立教會,目的是要許多信徒聚在一起工作,傳道,服事,去發展神的國度,而且神也把他的兒女俱各安排在教會中。(林前12﹕27)主耶穌喜歡信他的人聚在一起,彼此學道,合作。在保羅時代,“團體”觀念相當脆弱,故此,他用許多教導去鼓勵信主的人要彼此合作,團結,互相支持。為了更好地使神國發展擴大,神的兒女需要學習如何與他人分享空間。
分享空間的好處﹕
(1) 分享空間是神設計﹕ “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世記2﹕18)我相信神在建造伊甸園時,肯定有足夠空間,可以容納兩個人,否則他不會造亞當之後又造夏娃,自己找麻煩。當神將我們放在教會中服事他時,他同樣會為我們造
“幫手”去共同工作,彼此扶持,完成神的托付。
(2) 分享空間聖經方式﹕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馬可6﹕7)這是耶穌差遣他十二個門徒出去傳福音的記載。他沒有差遣他們一個一個出去,乃是兩個兩個出去。從聖經的歷史去看,神時常用“同工”去完成他的使命。當神差遣摩西時,他也差遣亞倫。神差遣保羅也為他預備同工巴拿巴,路加和後來的提摩太。神不只要我們服事他,他也要我們和別人一起服事他。古時如此,今天也一樣。
(3) 分享空間更好果效﹕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4﹕9)所羅門王說﹕一個人的工作,沒有兩個人那麼美好,若是兩個人一起作一件事,會得到更好的效果,成就。紐約曼哈頓區過去二十年來增長最快的教會牧師Tim/Kelly說﹕“一間2,000人的教會,他們工作的範圍,果效,遠比十間200人的教會加起來的總和好得多。”因為好些事工,是200人教會作不到的,而且十間200人的教會,浪費許多人力財力在重複的事工上面。
(4) 分享空間彼此扶助﹕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他起來,這人就有禍了。”(傳道書4﹕10)世上沒一個人樣樣都能,也沒有人能擔保他永不跌倒失腳。在我們失敗,有困難時,若是我們有“分享空間”的同伴,我們就可能得到他的扶持,重新站起來,繼續前進,世上為什麼有人以為自己全能不會失腳跌倒呢?
分享空間會有困難﹕(嚴重程度,各人不同)
(1) 需要彼此謙卑尊重﹕如果你在生活工作上想與人分享空間,有些基本條件你必須具備﹕對自己要謙卑,對別人要尊重。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能力有限,知識有限,又要尊重別人和他們的才幹,能力。若有人不知自己弱點,又不肯尊重別人,他無法有效地與人分享空間彼此同工。近時不少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時,最注重的不是學歷和經驗,乃是與人合作同工的能力。這一點不只在商場上重要,在婚姻,交友和教會事奉上一樣重要。
(2) 心理準備會有衝突﹕不論是婚姻關係,同事關係,個性,意見和利益上的衝突是免不了的。世上沒有兩個人的思想,價值,作人方式完全相同。神造人的奇妙在此。人人都不一樣,性格,喜好,胃口,習慣,作事方式都不一樣。因此,當兩個人分享空間作事,生活,衝突是肯定會發生的。“意見不合”這四個字在許多離婚案件上是頭條理由。故此,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當有衝突發生時,才能處理得恰當,不使任何人受傷害。
(3) 若需分手仁慈相待﹕世上每一個人,都重視自己的利益,高過重視別人的利益,人人對自己的尊重也高過尊重別人。故此,同生活,同工作,同服事,衝突必然發生。當發生時必須公平處理,不讓任何人受傷害,損失。若是到某一地步,不能再和諧相處,必須各奔前途時,也應該以仁慈相待,使雙方保持尊嚴和利益,可以繼續向前發展。當保羅和巴拿巴,因是否再帶馬可去另一次宣教旅程,這事意見不合,無法分解時,結果是各人走各人的路,但仍然彼此尊重,仁慈相待。多年之後,保羅對馬可仍然是尊重。在他寫給提摩太的信中說﹕
“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提後4﹕11)分開不必吵架,不必心存腦恨或怒氣。除了婚姻關係應該一生一世之外,朋友,同事,工作夥伙,不一定一生一世的關係,若是分開比勉強相處更利於雙方,就必須以和平,恩慈相待,以後還可以做朋友。
(4) 善用機會不斷成長﹕“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應(磨)也如此。”(箴言7﹕17)與另一個人不論是生活或工作彼此分享空間是人生難得的機會,在互相交往,琢磨,彼此扶持的經歷中,可以學習長進,忍耐,包容,互相鼓勵。婚姻關係,同事,同學,交朋友,在教會一同服事,都是學習成熟老練的好機會。如果單獨一人生活,工作,沒有另一個人提醒,提供不同角度看法意見,閉門造車,成就有限。人是群居的,單獨靠自己,人生不會完全。如果你有合適的態度,應付人際關係,可以在
“分享空間”的經歷中活得更充實,更豐富。
聖經對
“分享空間”的教導﹕(林前12﹕12-25)
(1) 首先尊重神的設計﹕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12﹕12/14)如果你想結交朋友,或是搬家,或是換工作,你有自由可以選擇。但若你是教會的一個成員(任何教會)你沒有多大自由去選擇什麼人可以或不可以加入你的教會,或是一起生活,服事;沒有一個人可以建立屬他自己沒別人參與的教會。除非你拒絕神對教會的設計,你必須要與其他成員相處,學習如何分享空間,你再換另一個教會,結果還是一樣,因為神命定,教會是基督的身子,卻有許多肢體。
(2) 其次尊重各人不同﹕ “設若全身是眼,從那裏聽呢?設若全身是耳,從那裏聞味呢?”(12﹕17)保羅又提及身子上有頭,腳,手等(12﹕14)去說明身子上各個肢體的不同功用。我們大多數人喜歡與同文化,語言,性格,出身,觀念一致的人來往相交,但是在神的教會中,我們不能避免與不同的人來往,服事,使教會能更興旺。
(3) 再次必須互相扶持﹕
“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以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加上俊美。”(12﹕23)這裏不是說各有不同功用,乃是指出各有不同價值和光彩,一般教會對有能力的,高教育的,有錢財地位的人,會給他們榮耀光彩,看重他們;對低下的人就不重視。神的教會卻不是這樣,每個人在教會中都重要,都應當愛到同等的尊重。正如人的手指功用不同,但每隻手指都重要一樣。我們要扶助軟弱的,無能的,窮貧的。不應該用世俗觀點去判斷他們的價值。
(4) 最重要是保持和睦﹕
“免得身上分別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12﹕25)內部紛爭,結黨,是破壞教會的第一兇手,無數教會的衰落、破碎就是其中的人不能和睦共處。當神將各種各式的人放在一個教會中,我們就必須謁盡所能,互相體諒,維持合一和睦。一個真正屬主的人,有主生命的人,他必須學好如何與人相處,分享空間,不可忘記耶穌在釘十字架時最後的長篇禱告。(約翰17﹕20/22)他要屬主的人保持合一,使世人知道我們真正是屬主的人。保羅在以弗所書4﹕2/3說﹕“凡事謙卑,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結論﹕
(1) 你有選擇的餘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有自由選擇是否願意與別人分享空間。就算如此,請別忘記與人分享、共處的益處,使你人生更有活力,有挑戰,更有內容,比你單獨生活更多姿多彩。神創造世界時,乃是造一個大地,許多人群居生活,他沒有造千萬小島,人人有自己的空間,互不干涉,互不來往。因此,你可以存一個寬大的心,用真誠與人相待,用智慧作選擇,說話或行動,你會發現人生更美好,更充實,更有意義。
(2) 你沒有選擇餘地﹕當神引領你去到一個教會(任何教會)你沒有自由選擇,只能跟其他會眾分享空間,服事。希望你會注意林前12章其中的原則。人生最美最佳的選擇,不是按我們自己的喜好,乃是順服神的設計和引領。學習認識真理,存謙卑,互相尊重的態度,你就必能作個活潑,滿有喜樂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