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自己的錯誤                                                                           (尤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1517-24                                                                  20131117

引言

1)          錯誤的定義﹕根據韋斯特大詞典的定義﹕錯誤是我們作決定不對,下判斷不正確,態度不好,作不真實的假設,行為不好。這包括我們的思想,方式,表達的言語,行動,對資料和知識不可靠,包括無意的言論和有意的表達。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經歷,背景和習慣,我們天天會用不完整,不正確的思路,經歷去作判斷,決定。無意的錯誤可了解,有意的錯誤令人難過。

2)          錯誤滿天下﹕只要你是人類,你肯定會犯錯誤。這事實與教育程度,出身背景,社會地位階層,年紀,種族和文化毫無關係世上沒有一個人膽敢聲稱他一生沒犯過錯誤,作過些傻事。一位大有經驗出名的講員在一次演講開始不久後,看到一男一女同時進入會場,因為整個會場幾乎全滿,只有在前排尚有幾個空位,那講員很好意地對那兩人說﹕ 先生,請你和你母親到前面來,這邊還有幾個空位子。其實那兩人乃是夫妻,不是母子,只因那太太看來老成一點,被他認為是儿子和母親,那是個嚴重的錯誤判斷。

 

我們為何犯錯誤?

1)         出自人意的錯誤﹕那地遭遇飢荒,因飢荒甚大,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裏暫居。(創世記1210)如果你唸完全部第十二章,你就看到亞伯蘭設計欺騙埃及人,結果若不是神親自難阻,他會連妻子都失去。將這事與以撒比較,以撒一樣面臨飢荒,但他聽神的吩咐沒有下埃及去,要留住基拉耳,因為神向他顯現,吩咐他不可下埃及去,要留住在神吩咐他居住的地方。(創261-3)亞伯蘭沒有像以撒一樣聽從神的指引,卻跟從世人的作法,結果是大受損失。

2)         出於自私的錯誤﹕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他得孩子。(或作建立家庭)但這卻不是神的計劃在創世記1715-21,耶和華清楚告訴亞伯蘭,他的後裔不是由夏甲而出,乃是由撒萊而出撒萊如此作是出於他自私的目的,他希望通過夏甲生孩子,可以作為他建立家庭的榮耀,除去他不生育的羞恥。在那時代女人不生孩子是一種羞辱,更可能是被神咒詛的象徵。撒萊這建議,為他後代以色列立了世世代代的敵人,就是歷史上的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勢不兩立的原因。

3)         出自盛怒的錯誤﹕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裏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 的一個弟兄。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殺了,藏在沙土裏。(出埃及記211-12)我想沒有人需要什麼解釋都會明白,我們不可以在極度怒氣的時候作重大的決定。我相信不少人都曾經在盛怒之下作出愚不可及的決定,使他往後一生都後悔不及。

4)          出自肓點的錯誤﹕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的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行,但保羅因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同去,於是二人起了爭執,甚至彼此分開。(使徒行傳1536-39)保羅的肓點使他與好同工分離,是因為從前馬可的失望使他生了偏見。他這個決定使他心中一直耿耿於懷。多年之後,保羅明白馬可在福音事工上的忠心對他有處,在信中吩咐提摩太下次必要將馬可帶來,(提後411)相信這是保羅希望和馬可重修關係的機會。

 

從主的話學習功課﹕路加1517-24

1)          首先要有省悟﹕他醒悟過來。1517)大多數時候,我們作錯決定,選擇,說錯話,下錯判斷,都是因為當時神志不清,沒有清醒頭腦,才會這樣犯錯。但這種胡塗情形絕不能繼續如此,當作沒事,繼續胡塗,錯誤下去我們應當有機會省察過去的言語,行為,心思意念,看看什麼地犯了錯誤不可抹煞過失,以為看不見就沒有那不會有改正的機會。我們必須覺悟,醒過來,才能看見自己過去的錯誤。

2)          得罪神得罪人﹕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518)當我們得罪人的時候,其實我們先得罪神,因為我們違背了神的教導太多時候我們以為得罪人沒什麼了不起,根本不必掛在心上。雖然犯錯是人性的弱點,但卻不可認為是正常,不可置之不理,不斷活在錯誤中我們若真要改正,必須誠心求神 求人的饒恕,赦免。悔改是唯一得赦免的途徑。(約一19-10

3)          用行動作改正﹕於是他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作你的兒子。1520-21)對過去的錯誤感到後悔,難過是好事,但不夠你應當進一步作些事,採取行動去改正,補償過去的過失。耶穌說就算你是在去獻祭的路上,想到你犯錯得罪弟兄,你應當先去向弟兄認錯和好,然後才回來獻祭。單單為過去的過失難過是不夠的,你必須有行動去彌補,改正,除去你心中那內疚感,使你與他人和好,心靈才有平安。

4)          量大寬恕他人﹕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子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1522-23)這是尋求寬恕認錯後美好的結果,這幾節經文主要是鼓勵被人得罪者應有寬大的量度,既然對方誠懇認錯,你就應當寬恕耶穌要我們饒恕人到七十個七次,他並且警告我們,不饒恕人會遇到的嚴重後果。

 

減少犯錯幾個步驟﹕

1)          樂意遵從神的引領﹕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以撒就住在基拉耳。(創2626)以撒遭遇的境況和亞伯拉罕遭遇的是一樣,所不同的是他遵從神的吩咐,沒有下埃及去,留在神要他住的基拉耳。下面2612說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因為耶和華賜福給他。凡是尋求神,又肯遵行神指引的人,肯定不會吃虧,反而必會蒙神賞賜,遠遠超過我們所想所求。

2)          並要尋求神的智慧﹕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5)假如我們真正能謙卑,許多人生道路的選擇,決定,我們實在不夠智慧作最好的選擇,決定我們實在不夠智慧說該說的話,作正確的判斷,我們必須肯謙卑尋求神來的智慧。通過讀神的話,誠心祈求,請教靈命豐盛的長者,我們才能作最正確的決定。

3)          了解真相然後發言﹕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雅各書119)許多錯誤,特別是言語的錯誤,例如批評,論斷,許多錯誤都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知道真相,只憑表明,加上自己的主觀就說出去,那有不錯呢?經中快快,可以譯作多多,表示我們應先多多聽,多多了解,再慢慢地發表意見,表示你的看法,這樣,比較少犯錯誤,你是否能這樣作呢?

4)          多用積極心態看人﹕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羅馬書144)這是指我們批評神的兒女,僕人們我們沒有一人有資格批評任何主內弟兄姐妹,因為我們一樣軟弱,無助,一樣犯錯當我們看別人時,應該用積極,正面的眼光去看人,說話要正面,鼓勵,支持,肯定對人要有信心,愛心,不論別人如何軟弱,神必能使他重新站起來,回頭歸正因為神無所不能,世上太多人已夠心狠口辣,我們不可像世人一樣。

真理應用﹕

1)          過而能改永不太遲﹕1996年哈佛大學畢業禮的主要講員,是當時在新聞界鼎鼎有名的Tom Brokow,約在三十年前Brokow 申請進入哈佛新聞系,但受到拒絕因當時聞系主任認為他資質太低,根本不會在新聞界有任何成功的本領,Brokow演講中提及此事,似乎有諷刺作用,但其重點是﹕你不必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評價,只要你肯用功,努力上進,沒有人能難阻你達到成功。我欽佩哈佛新聞系的主管,三十年前作了個錯誤的決定,能夠在三十年後採取行動,去改正從前的錯誤,這是難可貴的行動。你如從前曾犯錯誤,你還有機會可改正。

2)          注意糾正自己錯誤﹕我選這個題目是為了讓我們有正確的目標重點﹕改正自己的錯誤,不是去改正別人的錯誤。有人因兄長的錯誤求耶穌作仲裁,糾正,但耶穌拒絕那樣作(路加1213-14)耶穌也要我們不可論斷他人的錯失。(馬太71)我們不要習慣挑別人的錯誤,時常只看到別人的缺點批評論斷别人對自己一點益處都沒有。我們應當時時自我省察,檢討,改正。我們得罪人固然不是好事,得罪神就更加嚴重。加拉太書67說﹕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你應回頭,向神認罪悔改,重新建立與神正常的屬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