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心態的再思”
(尤牧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4﹕1-2 2014年5月11日
引言﹕
(1)從政治角度看﹕從歷史事實看,大多數美國總統候選人是從國會議員身份出來的,而美國國會歷來的業績表現是在各行各業中最低水平的.。當這些只會講話,不會作事,從來沒有管理行政經驗的議員當上總統之後,將國家搞得一團糟時,就有人出來多方指責。我不禁要問﹕難道這些毫無辦事經驗的人,不是我們選他們出來當總統的嗎?為什麼在他們不懂作事時,我們又諸多批評呢?這些政客當選總統,絕不是他們有豐富的管理行政經驗,也不是他們過去有什麼可誇的成就,只因為他們會用好聽的話欺騙無知選民,我雖然佩服有口才會說話的人,但這些人當總統就絕對不是上選人材。我們應當揀選有經驗,有實際成就,品格高尚,誠實的人當總統。
(2)從信仰角度看﹕無可否認,使徒保羅是基督徒服事的最佳榜樣,他對基督徒服事列下了十分清楚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對那些服事主的人。我們是蒙神救贖的人,正如保羅一樣,我們是耶穌基督的僕人。服事主的人不必要有高超的口才,但必要有無偽的信心和忠心。神可以用各種不同才幹的人﹕正如摩西被神選中,是因為他有忠心,他哥哥亞倫被選上是因為他有口才,他們連手服事神,成就神的托付,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進入應許之地去建立他們的國家。
聖經對服事的教導﹕(哥林多前書4﹕1-2)
(1)
聖經對僕人的定義﹕ “人應當以我們對基督的執事。”(4﹕1),原文hupe-retas翻成 “執事”是極大的錯誤。希臘文hupe意是 “在下面”,eretes是搖櫓的苦伕。羅馬時代的大船隻,在甲板下面有一群搖櫓的苦力船伕。他們在船上的唯一責任是不斷出力搖櫓,使船前行。聖經應該將這兩字譯成 “船伕”。而不是 “執事”。(今天的執事從來不作卑微苦力的工作,而是當教會有權柄的領袖)。羅馬時代的船伕差不多都是奴隸,是社會上地位最低的人,保羅用這個字來描寫他在服事主上面的卑微,這是每一個在教會中服事主的人首要的第一個態度。我們絕對不是領袖,只是最卑微的僕人,沒有權柄,只有責任出力,使神的國向前進。今天不少信徒在服事主上面有太多錯誤態度觀點,太注重名譽,稱號,地位,權柄. 在一些教會機構上沿用世俗方式,加上銜顯儼然是高官。
(2)
聖經對管家的定義﹕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管家。”(4﹕1) “管家”oikos,意是處理,vemoo原意是 “托付”物業財產,家當等。中文 “管家”譯得好。管家這詞中最重要的意義﹕我們今天所有的,不是我們的;我們不是 “物主”,我們只是 “托管人”,是受物主委托,處理別人的財物。我們所有的,包括名銜,地位,處理一個教會,或一小組,或小班主日學,團契,都是屬神的,我們只是受托作好神委托的事,使主人得利益。不少教會中服事的人在身份,地位,權柄上失敗了,違反了神原來托付的目的,將卑微的僕人管家身份變成教會的主人,領袖。這就大錯特錯了。不管是一個人,或是一小群人當他們自以為是教會的主人時,教會就開始變質,神的名就受虧損。記住﹕我們只是管家而已。
(3)
服事主應有的態度﹕ “所求於”(4﹕2)從Zeteitai而來,原意是 “留心,注意,尋找,盡心盡力”,這是作管家的應有心態﹕時時注意,找最佳方法,用最大努力,達到最高效果。馬太25﹕14-30
“分金托僕”比喻的重點在此。心態正確是作僕人管家最需要的條件﹕忠心所托,這心態無論在生活上,婚姻上,工作上,友誼關係上,服事教會上,都非常重要。
(4) 服事主應有的資格﹕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4﹕2)忠心pistos,從peitho而來,peitho指細心聽然後照著去作。一個忠心的僕人(包括管家)必須肯誠實地照主人意思去執行任務,沒有自己的意見,主張,立場,選擇或是你是否同意。這是不少服事主的人常常出毛病的原固。太多時候,我們覺得比神更有智慧,更認識情況,就不再聽主的話,自作主張,以致違背神的旨意。 “聽”和 “從”是兩個先決條件,神不需要我們特別能幹,特別技能,神只要我們 “聽話”,其實聽話代表﹕信任,順從,這是服事主者的應有資格。
執行托付絕不馬虎﹕神對我們生活各方面的忠心態度有很多教導,因神的智慧,和各方面服事的指派,我們都要盡心盡性,忠心執行。
(1)
事無大小一樣忠心﹕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全地,治理這地。”(創世記1﹕28)然後神又立了一個園子,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2﹕15)從上面兩處經文,我們看到神給亞當兩個不同的差事或稱托付:第一個是 “修理看守”一個園子伊甸園。神又給他一個更大的使命﹕ “管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種行動的活物”。(1﹕28)這是治理整個地球,比管理一個伊甸園大上何以千萬倍。在神吩咐托付的任務上,有大有小,正如在 “分金托僕”的比喻。 一樣,不分大小,神有同樣的要求,要忠心。
(2)
地點不同一樣忠心﹕ “執事只要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因為善作執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提前3﹕12-13)執事原文是指 “僕役”,服事教會事務的人。(徒6﹕1-6)神給他們兩個不同的服事地點:一個是自己的家,另一個是神的家,教會。這人在家服事妻子兒女,又在教會服忠心服事神。家庭和教會都是神設立的,指派我們服事的地方,我們必須在兩個地方一樣忠心,不可以重這個輕另外一個。
(3)
責任不同一樣忠心﹕ “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路加19﹕17)管理一錠銀子,與管理十座城,在責任上差別太大了。 正因為這僕人在一錠銀子上有忠心,主人就能有信心交托他十座城讓他管理。當服事主的仆人在小事上忠心,主看出我們的責任感,會交托我們更大更重要的責任去管理。不論大事小事,不論責任大小,我們都必須一樣忠心去作。
(4) 結果不同一樣忠心﹕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2﹕41)過了不久,彼得在另一個地方佈道,是在一個百夫長的家,當時也有人信主。 “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於是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徒10﹕47-48)這裏虽然沒記載人數,但肯定不會有三千人。一樣是佈道,傳講信耶穌道理,但地方不同,結果就不同。我們看見的是彼得一樣忠心為主作見証。不論聚會人數多少,地方大小,彼得一樣忠心,結果就有人信主得救受浸。今天有些傳道人,佈道家,喜歡在大型聚會講道,到大教會,大城市去傳道;對於小地方,小教會或家庭小組,就不太重視,這不是 “一樣忠心”應有的態度。我們事奉主,大地方小地方,人多人少,都應該一樣忠心,才合主的心意。
真理應用﹕
(1)
認清自己的位置﹕ 不論是個人,或社會,政治或商場,許多混亂事情發生,都是因為有人不懂得認識自己應站的位置,不知自己的本份,沒盡全力去作分內應盡的責任。神在世界屬世的事上,或在教會屬靈的事上都給我們有明白的教導,要人明白遵行,盡責,忠心。不少人不肯尋求神的心意,自作主張,或是不肯順從神的托付,不忠心聽從神的吩咐,以致造成傷己傷人,傷教會,傷害主名的事發生。記住,神不必你有超人能力,多大心志,神最了解你,他只需要你 “凡事忠心”。
(2) 認清神賜的潛能﹕ 神是滿有恩典的神,他對那些有忠心的僕人滿有恩典,因我們的忠心,神會加添你的能力,賜你更大的托付,更好的機會,更多的結果子。只要我們 “凡事忠心”,神在我們身上能完作的事工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