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失敗”
(尤牧師)
經文﹕約書亞記7﹕1-9
2014年7月13日
引言﹕
(1)
從得A到得F﹕一個六年級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從沒拿到A以下分數. 直到有一天在一個全不知情的測驗,居然得到F,更壞的是他老師在他的試卷上寫的評語﹕ “我對你有很高的期望,不要使我失望”。那天,這孩子的自尊心破滅,對前途一片模糊。明顯地他一生只知道如何很勝,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失敗,當然,他全無準備如何應付失敗。第二天早上在上學途中,他爸爸對兒子說﹕ “孩子,你的人生才剛開始,當你長大真正進入社會之後,你會遇到更多的失敗。公平不公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如何去應付失敗。因為失敗會不請自來,盡管你不喜歡失敗,但它們仍然會找上你的門。”你若沒學好如何面對失敗,當他們臨到的時候,你會措手不及,束手無策。
(2)
從戰勝到戰敗﹕在出埃及過程中,最引人入勝的事蹟是耶利哥之戰。耶利哥是一個固若金湯的大城,外面有既高又堅固的城牆,裏面有無數的高大善戰的勇士,耶利哥是以色列人希望佔領迦南地的大障礙。不打敗耶利哥就無法進迦南。結果是以色列人不失一兵一卒,不必攻擊敵人,耶利哥城牆在他們面前不斷倒塌,以色列人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耶利哥城。但以色列人進迦南之戰不以耶利哥的陷落而停止。其實耶利哥只是第一站,往後會有更多的戰役他們必須戰勝,當以色列人尚在回味剛剛過去的大勝利之时,他們卻遭遇到前所未見慘敗,就是艾城的慘敗。艾城在任何方面都不能與耶利哥相比,它是一個小城,既沒有高大堅固的城牆,也沒有饒勇善戰的戰士。但一經交鋒,以色列人卻大大戰敗,落荒而逃,大受殺戳,片甲不留地慘敗。消息傳回到以色列人的營地,眾民大大懼怕,心都消化如水。(7﹕5)人生時常因暫時的勝利而沖昏頭腦,直到遇見滔天風暴,只能驚慌失措,朿手待斃。
造成失敗的因素﹕人人都知道每一個失敗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原因造成,但大多數人的失敗都有一些 “共通因素”,在今天的經文中,讓我們去尋找一些共通因素。
(1)
失敗第一因素﹕骄傲:箴言16﹕18說﹕
“驕傲在失敗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中國成語﹕ “驕兵必敗”,是歷代人類經歷的結晶。讓我們看看以色列人在耶利哥大勝之後的心態。7﹕3記述被遣去查察艾城的探子回來向約書亞報告﹕ “他們回到約書亞那裏,對他說﹕眾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勞累眾民都去,因為那裏的人少。”他們就真的只派三千人去攻艾城,結果是被大大擊敗,從城門口直到郊外斜坡,被艾城人殺得片甲不留。後來他們再攻艾城時,耶和華神吩咐他們要整個軍隊都要去參戰。神說﹕ “不要懼怕,也不可驚慌,起來率領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將一切交在你手中。”(8﹕1)不論你是學生或是出來工作,或是人際關係,或是做生意,搞政治,驕傲是叫人失敗的捷徑。假如神過去祝福你,使你一帆風順,工作順利,學業進步,生意興隆,你必須永遠記住,這完全是因為神的祝福眷顧,你才有現在的成功,你應當在神在人面前謙卑。你一定要記住﹕驕傲是使你失敗的高速公路,只要你心生傲氣,你肯定會失敗,只是遲早而已。
(2)
失敗第二因素﹕藐視﹕ “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當滅之物,恐怕你們取了當滅之物,就連累以色列全營,使全營受咒詛。”(6﹕18) “但以色列人在當滅之物上犯了罪。”(7﹕1)大多數信徒不將神的命令放在生活上,甚至不少在教會出錢出力的 “忠心份子”,也一樣。他們將神和屬神的原則教導放在主日的教會中,一离开教会就將神和他的教導命令拋在腦後。亞干當然知道神的命令,但他藐視神和他的命令,行他心所想的,結果造成他的失敗。
(3)
失敗第三因素﹕贪婪 “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之物,耶和華的恕氣就向以色列發作。’’(7﹕1)亞干當然知道神的吩咐不可拿當滅(被咒詛)之物,但當他看見那幾樣物品,心生貪念,就留下來。讓我們看他的行為來看人犯罪的步驟﹕a)他看見喜愛之物,觸動人性的慾望。 b)他貪愛神吩咐不可拿之物。 c)他伸手拿取神吩咐不可拿之物,明知是觸犯神的命令。 d)他將拿來之物藏起來,以為人不知,鬼不覺。這四個步驟正如一條鍊子,只要你拿其中一環,你必須也拿其他眾環。因為他們是連在一起,不能分開的動作行為,你一開始干第一步,你沒法子不幹第二步。我們要知道神給我們有一些生活原則和範圍,是我們必須守住的。你若大膽越出神的保護圈,那你就要 “自己管理自己”,這包括你的慾望,對物質的追求,對破壞道德的行為,對婚姻的不忠,對法律不尊重遵行。聖經說得清楚﹕ “貪婪為萬惡之根,有人貪愛錢財,就離棄真道,把許多痛苦,將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失敗帶來的严重後果﹕人人都知道﹕每一個行為都有它帶來的後果,是好是壞,是道德不道德。這是個普世俱知的道理。一個人假如種荊棘,他不可能會收取葡萄。“種瓜得瓜” 是必然的後果,在你作決定尚未採取行動之前,先想一想這行動會帶來什麼後果。
(1)自己付出沉重代價﹕ “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把謝拉的曾孫亞干,和那銀子,那件衣服,那條金帶,並牛,驢,羊,以及他所有的,都用火燒了,他所有的。”(7﹕24-25)我們看過不少人在道德上,品格上,靈性上或法律上失敗者所付出的沉重代價,他們付出的遠比他們用邪道得到的,不知高達多少 倍。亞干若早能想到他將要付出的代價,我想他絕不取作那 “明知而故犯”的事,他的計劃想矇騙眾人,結果卻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處死。
(2)家人親友一同受害﹕7﹕1記述 “在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督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之物。”(7﹕16)聖經記載一個人的失敗,連帶他祖宗四代的名字都記錄下來,因他一人的過失,祖宗也一同受辱。7﹕24記載連他的兒女也一起被燒死,連同他犯罪偷來的可憎之物件。不論是生意上不軋行為,不論是欺騙,或道德上的污點,婚姻上的失敗,都會連累家人一同受災難,受 羞辱。許多時候家人受連累不只是物質金錢上,加上精神上的痛苦,失去名誉,失去人的尊重,不能補償。
(3)
社會同僚一同遭殃﹕ “於是民中約三千人上那裏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艾城人擊殺了他們三十六人,從城門口追趕他們,直到示巴林,在下坡殺敗他們,眾民的心就消化如水。”(7﹕4-5)然後約書亞撕裂衣服,和眾首領,揚灰頭上,臉向地上俯伏在神面前痛哭哀求,首領和百姓,因亞干一人犯罪受連累,有人喪命,有人悲傷。幾年前,Enron 油公司因幾個人犯法貪臟, 使公司倒閉,數萬人失業,連帶失去數億元的退休金。
近幾年新聞頭版是報導一位美國兵,在阿富汗作退兵,被關了五年。因為他擅自逃兵,軍方為了尋找他的下落,有6-14位士兵喪生。這次政府還為了換人質釋放了五名十恶的恐怖組織頭頭,據說這些惡人,未來會造成美軍駐阿富汗的大危險人物。這豈不是因一人的犯事,連累社會,國家,眾人嗎?
從失敗回頭步驟﹕從神角度去看,沒有一個失敗不論多嚴重,多絕望,都會有回頭的機會。今天經文讓我們看看神如何使心化如水的以色列人能夠從失敗和慘重的損失中重新振作起來。
(1)
第一要肯謙卑認罪﹕ “亞干回答約書亞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我所作的事如此如此。”(7﹕20)下面幾節經文,亞干詳細誠實的複述他犯罪的經過事實。誠實認罪是從失敗中回頭的第一步。我們犯了罪,要正視所犯的罪,坦白認罪。不可狡辯,不可找藉口,不可怪責別人,不可輕描淡寫,或推卸責任。認罪是蒙赦免的必須條件,人若不坦白認罪,怎能得神赦免呢?你若不認罪,神怎能赦免一個不認罪的人呢?其次,你看到亞干犯罪,神卻不提他的名,卻一再提 “以色列人”為犯罪者。為什麼這樣呢?原來神要全體以色列人知道,不止亞干會犯罪,以色列全會眾都有可能犯罪,故此,神要全體以色列人自潔。我們不能指責跌倒的弟兄姐妹,人人都可能跌倒,像亞干一樣。千萬不可像彼得那樣無知,自大,以為永不會失腳。
(2)
第二甘心接受管教﹕舊約時代,神對罪人的管教是快速又嚴厲的。亞干為自己的罪賠上生命,不止他自己的命,連帶他兒女的命也在內,當然包括他所有的物質財產都要被燒盡。神對罪人的懲罰是公義的,罪人必須付出代價,他才會記住過去的罪。7﹕22-26詳細記載亞干被罰的細節。感謝神,我們活在恩典時代,只要我們真心悔改,神會赦免我們一切的罪。(約一1﹕9)但是罪所造成的傷痕卻仍然留在。過去罪的擔子,時時仍然留在我們腦海中。大衛王的話可以提醒我們﹕ “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這罪比我的頭發還多,我就心寒贍戰。”(詩篇40﹕12)因此,在未犯罪之前應想想將來你如何面對神的管教。
(3)
第三要重新站起來﹕ “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慌。你起來,率領一切(全部)兵丁上艾城去,我已將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裏。”(8﹕1)你如果繼續唸完這章經文,你會看到神使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得到快速,完全的勝利。 在失敗之後懼怕,驚慌是正常的反應,是人性弱點的顯露。但神的憐憫,寬恕,他不一直著眼我們過去的失敗,他要我們從失敗中悔改,再重新站起來。約一1﹕9說得好﹕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必要赦免我們罪,塗抹我們一切的過犯。”神不會丟棄肯悔改回頭的人,聖經多少偉人如亞伯拉罕,雅各,摩西,以利亞,新約的彼得都是從失敗中重新站立的偉人。神能繼續用你為他發光。
真理應用﹕
(1)
失敗是人類弱點﹕ “因為人類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羅3﹕23)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3﹕10)你如果有失敗的經歷,並不希奇,歷史上聖經中許多偉人都失敗過。人類生下來就有犯罪失敗的本性,每個人總會有在某時某事上失足跌倒,因此,神才差耶穌來世界拯救罪人。犯罪失敗,並不是人生的終點。犯罪不改,推卸責任才是人生的終點。你如失敗,你應到主面前來承認你的罪,尋求神的赦免,神會給你新機會,使你成為一個新人。
(2) 不要沉在失敗中﹕ “義人雖跌倒七次,仍必興起。”(箴言24﹕16)神的慈愛和能力,不會讓失敗的人永遠沉在失敗中,他有能力使人再站起來。神從來不丟棄失敗的人,你一樣可以重新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