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檢查你的態度                                                                               (尤牧師)

經文﹕箴言175;腓立比書25-11                                                                201362

引言﹕

1)          現今時代注重態度﹕ 在高舉科技知識的時代,學問和經驗非常重要。但近數十年來,重點轉移到態度上去,特別是人與人相處上的態度。近代社會,特別注重團隊精神, 互相聯結合作,去達到更高更美的效果。近年有一份調查美國一百家大公司在聘請員工時最看重的條件﹕ 態度被列為第一,超過教育和經驗。

2)          古時代也注重態度﹕ 今天的經文是數千年前的智慧之言,警告我們對他人存壞態度的嚴重後果,特別是指對一些成就不大,學問不高,財物不多,遭遇不好的人。所羅門王說﹕譏笑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幸災樂禍的,不免受罰。(箴言175)神造人,沒有人人一樣,神給各人的才幹和機會也各有不同,但每一個人在神眼中都是寶貝,不能作為譏笑的對象。

 

對世俗態度的警告﹕

1)          對成功態度的警告﹕唯有神判斷,他使人降卑,使另一人升高。(箴言757)聖經對成功有不少正面的記載,例如亞伯拉罕,以賽亞,約瑟和其他聖經(特別在舊約)偉人,許多都是大有成功的人,在屬靈上和世俗上都很成功。神從來沒有歧視成功人士,神抵擋的是那些以成功為人生唯一目標,自視過高,將成功全歸自己的人。其實真正使人成功的是神,例如成功的智慧,環境,機會都是神賜的。沒有人能創造這些條件。

2)          對擁有態度的警告﹕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摩太前書69)要分別什麼是必需品,什麼是慾望品真不容易,所以人類歷史上人人都要擁有更多的貨物,這種爭奪堆積貨財,也是歷史上許多人類衝突的主要原因,人人都想擁有更多財富,權力,名聲,地位等等。那些多擁有的總是盡情花費享受,叫貧窮人羨慕,甚至嫉妒。追求擁有更多的行為,是造成國家,社會,人際間種種衝突的原因。我們應當知道我們沒帶什麼東西到世上來,死的時候,也不能帶什麼東西走。(提前67)對物質財富的貪婪,常是傷己傷人。

3)          對驕傲態度的警告﹕驕傲來,羞恥也來。(箴言112)從歷史上可以証明,驕傲是失敗的先頭部隊,不論是個人,是社會,是國家。撒但是驕傲的源頭(以賽亞書1412-16)一些人因為他們財產多,長得漂亮,能力強,背景後台好,塊頭大,地位高,權柄大,都會驕傲,這些都是得罪神,他們應該知道這一切的好處都是神所賜。將神的賞賜當作驕傲本質,那是奪取神的榮耀,貶低神的恩典。雖然人的努力對成功有某程度的幫助,但屬神的人,必須要謙卑將一切的成就歸榮耀給神,而不是個人的光榮。保羅在林前47說﹕使你與別人不同(比別人強)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從神)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好像)不是(從神)領受的呢?

4)          對窮人態度的警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加418)自從有歷史以來,貧富之間的階級磨擦從來沒有停止過,就是貧富之間的爭執。共產主義的興起就是以階級斗爭為口號,近年來,美國政壇一樣走這路線,要爭取在經濟社會上平等。歷史上充滿實例,富有的壓迫貧窮的,執政有權力的統治者,欺侮弱小平民。聖經中,神扮演鋤強扶弱的角色,他作孤兒的父,為寡婦之夫,作下層人物的保護天使。若有人用物質,權柄,地位為標準去衡量人的價值,就是違背神的律例,違背神的心願旨意。

5)          對遭難態度的警告﹕幸災樂禍的必不免受罰。(箴言175)對那些失敗者,遭災難者暗暗譏笑,心存蔑視的人是一種不道德,沒良心的惡行為。耶穌責備一些加利利人,因為他們蔑視在西羅亞樓倒塌中喪生的人。(路加134)那些在災難中受傷害的人,不論是因天災,或因人禍,同樣災難都有可能臨到任何人身上。對失敗的人,受害的人,我們應存同情憐憫的態度去幫助他們。同時也應當感謝神的保守我們,不致受傷害。

 

學習養成正確態度﹕(腓立比書25-11

1)          最佳態度的榜樣﹕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5字原意是態度,保羅要我們效法耶穌的為人態度,作為我們態度的榜樣。許多人喜歡仿效別人的衣著,言行及行為,特別是仿效一些知名的人,例如貓王歌星Elvis Presley。但貓王的作人態度一點都不值得人效法。態度是人心中的意念,意念會在行為言語,選擇上表現出來。你如果真想效法一個最好的人生態度,你應該向耶穌學習,因為只有耶穌才是人類歷史上最完美的人。耶穌自己邀請世人效法他,他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效法)我的樣式(態度)。(馬太1129

2)          最佳態度的本質﹕他本有神的形像(本質)卻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為達到自己的利益)。26)人心的意念必然產生人性的態度和行為。從神心意發出的意念,必產生合神心意的態度和行為。人若要有屬神的意念態度,就必須從人性轉為神性。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17所說﹕若有人在(轉變成)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性情態度)已過(除去),都變成新的了。一個在生命本質上改變了的人,他的心思意念,態度行為必然會有新的改變。一個人如果真想追求新的意念態度,他就必須信靠耶穌,在生命先改變,必會在態度本質上改變。

3)          最佳態度的途徑﹕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27)神選擇傳達最佳態度的途徑(方法)是將他的獨生子送到世界來,活在人類中間,成為人的樣式,不止是人的樣式,乃是更卑微如奴僕。我們若真要效法耶穌的態度,這正是我們該有的途徑方式,對人對事,十足謙卑,看自己比別人低;驕傲,自以為義,自高自大,都不應該存在心思意念中。在我們身上若有什麼比別人高,強,好的條件,我們都應當虛己(倒空),然後才能存虛空的心態去與人相處,交談,作見証,才會有功效。

4)          最佳態度的代價﹕既有人的樣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致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8)死在十字架上,不止是對神的順服,不只是極大的痛苦,且是最殘忍的羞辱。但這正是耶穌人生態度付出的代價。一般人持有的人生態度總是為自己的利益作出發,但耶穌的態度卻是自我犧牲,完全為他人的益處付出代價。這是多麼美好的榜樣。

5)          最佳態度的賞賜﹕因此,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過萬名的名,叫天上的,地上的,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稱耶穌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29-11)人類總以為自我謙卑,順服,犧牲,是一種損失。事實上,我們若真正相信神的智慧,一切的犧牲,付出,自我謙卑,卻是蒙受神祝福賞賜的管道。因為我父在暗中看見,必然會賞賜你。(馬太54)當然,我們建立好態度,處世為人是為榮耀神,不是為得獎賞。但神是公義的,他必因我們的謙卑,順服,獻上,多多賞恩惠給我們。他過去如此,今天如此,將來也必如此。

真理應用﹕

1)          態度是心靈的窗﹕ 沒有人能看到另一個人心裏是怎樣,但人人都可以從別人的態度看到我們心裏是怎麼樣﹕ 例如我們刮價值觀,對人,對事,人生目標等。態度可以用來衡量人﹕ 他的人際關係,他的成就,人生的質素等都與態度有直接關係。態度的好壞,可能影響人一生的成敗,喜樂。太多時候,我們過份強調人生的成敗在於教育,知識,技能,但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人生態度比那些更重要。故此,我們必須時常省察我們的人生態度,注意態度是否正確,才能讓我們在外面的表現正確有效。

2)          態度是形成而來﹕ 一個人生下來,有許多方面與生俱來的,但態度不是其中一樣。態度是後天養成的結果,受社會風氣,別人如何,人生價值的選擇,文化背景等的影響,接受而形成。因為社會在各方面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高舉不正確的價值,行為作法,影響我們在作人態度上改變去符合潮流,而滿足自我。世上大多數人都如此。你如果認真要養成好態度,更像耶穌,效法他,順從他。你的人生會更一天一天轉變,你的人生會更成為別人的祝福,自己也必更蒙神的賞賜。